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规划方案】灵璧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阅读数:595 文章字数:3910



灵璧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系列…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及我县“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现代开放、环境宜人的新兴工业和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立足于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乡空间功能布局,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实现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审批管理等方面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强化空间管控能力,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工作目标

1.划定管控边界,明确发展与保护空间。通过“多规合一”,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明确一定时期内合理的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2.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通过图斑对照、规划整合和技术处理,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理想空间格局。

3.盘活存量用地,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梳理批而未供用地,明确纳入建设用地控制线的数量和布局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加快供地。按照规划管控要求,调出位于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已收储农转用和国有建设用地,安排腾挪给其他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完善民生配置,保障建设项目落地。通过“多规合一”,保障建设项目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配置,保障民生发展需求。

 5.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平台运行。结合数字灵璧,完善信息技术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三、重点内容

1.灵璧县“多规合一”工作范围以市政府批准实施的《灵璧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为依据,确定本次多规合一的重点为中心城区:东至县界、南至跨新汴河延伸2000米范围、西南至灵城镇界、西至灵房公路、北至新河,规划区用地总面积为286.36平方公里。结合“十三五”规划工作部署,确定2017年初启动试点工作,201712月,中心城区完成成果对接工作,并形成统一的平台及系统。20186月,中心城区正式实施应用“多规合一”成果。

2.主要对象与任务。以市政府批准实施的《灵璧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为基础,整合形成《灵璧“多规合一”战略规划》,在征求各部门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作为灵璧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基础性文本。

主要内容:一是编制“一张蓝图”,即“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总图,按照“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目标定位,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基础,协调农业、林业、水利、住建、交通等部门规划,梳理各类规划差异矛盾,在一张底图上共同划定各类控制线,形成无缝对接的“一张蓝图”。二是建立“一个平台”,即多部门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协同平台,统一各部门的空间坐标体系、数据标准、系统接口标准,通过政务网络对接建立业务协同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的共享和审批信息的实时联动,为政府决策和部门管理提供即时、全面的信息和依据。三是优化“一张表格”,即形成统一的建设项目申报和审批表,作为“一张蓝图”和“一个平台”的应用拓展,在启动审批制度改革之后,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实现建设项目申报和审批方式的新转变。四是建立“一套机制”,即改革建立一套保障“多规合一”实施应用的体制机制,包括政策支撑和规范指引的运行机制、项目生成机制等,为“一张表格”审批提速创造条件。

四、进度安排

20174月至2017年底,完成“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和配套机制改革;2018年,中心城区“多规合一”成果正式实施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74月至8月)。8月底前,确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确定规划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合同,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要求准备基础资料。

(二)规划编制阶段(20178月至201712月)。20178月至10月,规划、发改、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完善部门规划管理成果;201710月至12月,完成“一张蓝图”规划编制初步成果,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向工作领导小组汇报;201712月之前,完成“一张蓝图”规划编制正式成果和信息平台建设基础工作。

(三)配套完善阶段(201712-20186月)。201712月启动并完成信息平台的建设、调试及检验,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向工作领导小组汇报;20181月,正式确立“一个平台”。20179月至12月,县政务服务中心牵头优化现有的建设项目申报与审批表格,形成“一张表格”,一次性完成整改告知单,包括申报材料、图纸、时限、流程等;20181月至6月,改革现有的项目申报与审批制度,建立一套保障“多规合一”应用的协调、监督、运行、更新机制。

(四)应用提升阶段(20186月以后)。中心城区“多规合一”成果正式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按照“多规合一”工作成果,同步推进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的修编。通过规划修编,将县域一张图的主要成果落实到法定规划中。

五、责任分工

灵璧县“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按照本方案确定的责任分工,落实责任。

1.县规划局:牵头“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开展城乡规划修编,组织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的动态维护,配合县国土资源局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会同县国土资源局审核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城镇增长边界控制线的划定,负责“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

2.县发改委:牵头建立“多规合一”项目库及管理系统;牵头做好涉及产业、项目等政策措施的制定,负责对“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中涉及产业发展、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核,会同县国土资源局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

3.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修编土地利用规划,负责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负责提供“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地理数据,会同县规划局进行差异图斑调整,明确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及划定方案,会同县规划局审核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城镇增长边界控制线的划定。

4.县环保局:负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编,加强与其他规划的协调,分析自然生态敏感性、生态资源承载力,审查生态控制线的划定,制定生态控制线的管控规则,参与产业区块控制线划定方案的审查,并提供与“多规合一”相关的基础资料。

5.县财政局:负责统筹解决“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年度维护完善及其他相关工作经费的保障。

6.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行政审批流程优化调整,相关审批部门的业务协调。负责“多规合一”项目申报、申报材料整合和审批表的改革制定工作,负责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7.县农委:负责修编农业发展规划,会同国土资源局提供农田改造和保护、基本农田以及有关生态空间的规划资料,会同环保局审查生态控制线的划定。

8.县林业局:负责修编林业用地规划,负责提供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资料,负责城市规划区古树名木统计整理,负责各类林地保护范围的划定。

9.县水利局:负责水系蓝线、水利设施规划编制,会同县规划局提出蓝线控制要求和水利设施用地需求。

10.县住建局:参与审查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方案,参与审查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内河水系蓝线以及产业区块控制线的划定,并提供与“多规合一”相关的基础资料。

11.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交通规划的编制,提出公共交通、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审查铁路、公路等交通廊道控制线划定方案,并提供与“多规合一”相关的基础资料。

13.国网宿州供电公司灵璧分公司:负责供电设施规划编制,提出供电线路走向、防护距离要求、供电设施布局及用地需求。

14.县城管局:结合数字灵璧建设工程,负责完善信息技术队伍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六、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的“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多规合一”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决策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局,负责“多规合一”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对现有各类规划成果数据进行清理和法定化,根据需要调整或修编部门规划,落实“多规合一”的管控要求。调用信息平台的管控数据和检测功能进行控制线管控,通过各自的工作库向信息平台提供本部门的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实现部门信息联动。

(三)完善制度配套。依托信息平台,完善建设项目申报和审批系统,建立“一张表格”申报和审批模式,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将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纳入管理机制,建立部门业务联动制度、监控考核制度、动态更新维护制度,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四)落实经费保障。“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及其他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县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建设信息化技术队伍,保障信息平台运行和维护经费。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