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县灾后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认真开展消杀工作,坚决杜绝发生传染性疾病。
一是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安排乡、村卫生技术人员每周对各自管辖村居的安置点帐篷周围、厕所、垃圾收集站进行了消毒,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达到全覆盖,使消杀工作步入常态化管理,防止细菌滋生带来疾病。目前,累计消杀面积达到906221平方米。
二是为了更好预防、控制易感人群疫情,县、向疾控人员对8所学校食堂、学生宿舍、厕所等进行了消毒,同时针对春季易发疫情,对学校内学生投服预防性板蓝根冲剂,防止发生疫情,到目前为止,学校内未发生疫情。
二、开展健康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疾病预防意识。
为了缓解、消除灾后群众的恐慌心理,树立良好的灾后防病抗病意识和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以“抗震防病、严防大疫”和“地震灾害后如何防治传染病”“告灾区人民震后防病”“震后公众防病抗病指导”等为题,采取发放、张贴材料,面对面教导、悬挂横幅等方式,在吉隆镇、萨勒乡各村安置点群众进行了灾后防病抗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改变不良习惯,让群众自觉加入防病抗病的工作中,共同推进卫生防疫工作步入常态化。共发放、张贴宣传单、画册、画版3394份,宣教人数累计达到15002人次。
三、建立疫情监测手机报告体系,确保及时发现疫情苗头。
为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及时、准确发现苗头性传染病,乡镇卫生院与各自管辖村居村医间建立了“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村医负责对各自辖区内进行疫情监测,乡镇卫生院每日向县疾控中心上报学校、村居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若发现可疑症状及时报告至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疾病筛查和排查,使疫情监测工作步入了常态化管理。
目前,村医疫情监测结果为“零报告”。
四、认真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灾区食品安全。
一是每周对吉隆县管辖范围内的7所学校食堂的卫生及食品留样、餐具清洗消毒情况,以及库房食品储存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
二是每月各乡镇对自己管辖范围内各家商户进行了食品监督检查;县疾控中心、食药局联合在三大节日期间,对各乡镇商户进行了食品、卫生监督检查。从2016年1-4月期间,共没收过期、变质、不合格食品10余种、折合人民币751.00元,口头警告10户。
五、开展应急预防接种,防止相关疫情发生和流行。
一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棉衣水平,形成牢固的免疫保障,县卫生局安排县疾控人员赴折巴、差那乡等地对0-3岁儿童开展了脊灰疫苗强化,共计接种免疫强化112人次。
二是督促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对各自辖区内儿童每月进行了9种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600多人次。
六、开展学校食品快速检测,保障学生饮食健康。
为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尽一切能力做好流通环节食品的监管工作,在中小学开学之际吉隆县卫生局联合工商局对教育部门同意采购的学生食堂食材和校园内及周边商户销售的食品开展快速检测。发现“霸王”牌仙桃香米50斤大米掺杂沉迷较多,并没收,口头警告教育部门认真整改。
七、开展巡回医疗,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2015年6月-2016年4月期间,县卫生局安排各乡镇对各自辖区村居进行了医疗巡回医疗服务,巡回村居164个。就诊5813人次,发放药品累计4万多元,免费发放药品2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