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汇报】在2025年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专题推进会上的汇报

阅读数:71 文章字数:3544

一、以学用融合为核心,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强化统筹联动,健全协同推进机制

一是完善工作架构

二是强化过程管控

三是注重总结提升

(二)实施分层施教,提升教育培训精度

一是精准分类施策

二是优化课程内容

三是创新教学方式

(三)丰富课程资源,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一是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二是开发本土特色课程

三是推进课程动态更新

二、以灵活高效为导向,打造全时段教育矩阵

(一)创新集中培训模式,夯实党员理论基础

一是优化培训组织形式

二是丰富培训内容形式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强化流动党员教育

一是抓住返乡契机

二是创新教育方式

三是注重关心关爱

(三)开展送学上门服务,彰显组织关怀温暖

一是组建专业送学队伍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

(四)拓展线上教育渠道,实现学习便捷高效

一是整合优质资源

二是打造特色专栏

三是强化推广应用

三、以守正创新为动力,创设立体化教育场景

(一)打造一线课堂,推动理论深入基层

一是组建专业讲师团队

二是创新宣讲方式

三是扩大宣讲覆盖面

(二)开发情景课堂,创新教育表现形式

一是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二是注重互动体验

三是强化宣传推广

(三)构建云端课堂,拓展教育空间维度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

二是丰富学习内容

三是强化技术保障


2025年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专题推进会上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部署要求,立足党员教育实际需求,创新构建“三抓三围绕”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区党员参训率达98%以上,教育培训成果显著。现将主要做法和经验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以学用融合为核心,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党员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我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学用结合贯穿课程设计始终,着力打造贴合党员需求、服务发展大局的课程体系,为党员能力提升筑牢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强化统筹联动,健全协同推进机制。一是完善工作架构。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培训机构专业支撑、行业系统精准指导、基层党委具体落实”的四方联动机制,形成全区党员教育“一盘棋”格局。通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各方职责,细化任务分工,量化考核指标,设定时间节点,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强化过程管控。实施月调度、季督导工作制度,定期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项调度6次、督导3次,有效保障年度培训任务100%完成。三是注重总结提升。建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收集参训党员意见建议,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优化,持续提升培训工作水平。

(二)实施分层施教,提升教育培训精度。一是精准分类施策。聚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新组织党员等6类重点群体,深入调研培训需求,结合不同群体特点和工作实际,量身定制12个专题培训项目。二是优化课程内容。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与参训群体需求精准匹配。如针对村党组织书记,设置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课程;对两新组织党员,安排企业管理、党建引领发展等内容。三是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通过分层施教,已累计培训党员8000余人次,学员满意度达95%以上。

(三)丰富课程资源,增强教育培训实效。一是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打造“理论必修+专业选修+特色实践”三维课程架构,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突出专业技能的实践锻炼。二是开发本土特色课程。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开发35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编写12套实用教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党员教育课程资源库。三是推进课程动态更新。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和党员实际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课程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目前,全区已形成涵盖多个领域、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灵活高效为导向,打造全时段教育矩阵

为满足党员多样化学习需求,我区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全时段、全覆盖的党员教育矩阵,确保党员学习教育随时随地、方便快捷,不断扩大党员教育培训覆盖面和影响力。

(一)创新集中培训模式,夯实党员理论基础。一是优化培训组织形式。采用“主会场+视频分会场”“分片区轮训”等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培训效率。今年以来,已开展“四学”套餐式党课示范宣讲32场,实现1.2万余名党员集中轮训全覆盖。二是丰富培训内容形式。在培训中融入政策解读、业务培训、交流研讨等多种元素,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业务骨干等担任讲师,组建高素质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为培训质量提供保障。

(二)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强化流动党员教育。一是抓住返乡契机。利用节假日等流动党员返乡高峰期,开展“五个一”教育培训活动,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建立36个流动党员学习群组,定期推送230期“云端学习包”,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断线。三是注重关心关爱。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目前,已累计覆盖流动党员3000余名,有效提升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三)开展送学上门服务,彰显组织关怀温暖。一是组建专业送学队伍。选拔32支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的“青年党员送学队”,为行动不便老党员提供送学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方式。采取节假日慰问、上门解疑等方式,将学习资料送到老党员手中,开展“一对一”辅导,确保老党员学习不掉队。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将送学上门服务纳入党员教育常态化工作,定期开展,切实提升特殊群体党员培训覆盖率。截至目前,已为400余名老党员提供“多元化”服务,得到老党员们的一致好评。

(四)拓展线上教育渠道,实现学习便捷高效。一是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APP等信息平台教育资源,为党员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二是打造特色专栏。开设“西城课堂”“有声书屋”等党员教育专栏,发布60余部“漫画说党史”“快板讲政策”等新媒体作品,吸引党员主动学习。三是强化推广应用。加强线上学习平台的宣传推广,引导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构建起“24小时不打烊”的掌上学习生态。目前,线上学习平台累计学习达3万余人次,成为党员学习的重要阵地。

三、以守正创新为动力,创设立体化教育场景

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我区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创设立体化教育场景,让党员在沉浸式、体验式学习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打造一线课堂,推动理论深入基层。一是组建专业讲师团队。选拔45名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县级讲师,深入生产一线和社区院坝开展宣讲活动。二是创新宣讲方式。采用方言土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案例,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党员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三是扩大宣讲覆盖面。今年以来,已开展“车间党课”“院坝讲堂”82场,惠及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开发情景课堂,创新教育表现形式。一是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党性教育等主题,创新开发4部沉浸式音乐党课,通过情景剧、歌舞表演等艺术形式,再现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二是注重互动体验。在情景课堂中设置互动环节,让党员参与其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强化宣传推广。通过组织党员集中观看、线上展播等方式,扩大情景课堂的影响力。目前,情景课堂已成为我区党员教育培训的特色品牌。

(三)构建云端课堂,拓展教育空间维度。一是加强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的云端学习平台,为党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服务。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及时更新学习资料,发布政策解读、业务培训等课程,满足党员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强化技术保障。加强平台维护管理,确保平台稳定运行,为党员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通过云端课堂,实现了党员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有效提升了教育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区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党员群众期望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持续完善“三抓三围绕”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谢谢大家!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