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坚守“食”安初心,共筑幼儿健康基石——2025年秋季学期XX幼儿园校园餐专项工作会议汇报

阅读数:83 文章字数:4885

一、前期校园餐工作开展情况

(一)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全链条管控机制

1. 源头准入严标准

2. 过程管理提规范

(二)聚焦科学营养,打造适配幼儿的膳食体系

1. 食谱制定专业化

2. 餐食适口性精准化

(三)直面现存短板,精准梳理突出问题

1. 制度执行存在“末梢衰减”

2. 家园协同存在“信息壁垒”

3. 专业能力存在“梯度差距”

二、本学期校园餐重点工作举措

(一)拧紧责任链条,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1. 开展“规范操作强化月”行动

2. 建立“三级督查”机制

(二)聚焦品质升级,打造个性化、创新化膳食服务

1. 完善特殊幼儿膳食保障

2. 推动餐食创新与技能提升

(三)深化家园协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1. 扩容家长参与渠道

2. 加强膳食知识科普与互动

三、长效推进校园餐工作的规划

一是推进食堂智能化升级

二是建立“食材直供基地”

三是构建“医教结合”营养监测体系


坚守“食”安初心,共筑幼儿健康基石

——2025年秋季学期XX幼儿园校园餐专项工作会议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家长代表们:

大家好!校园餐是幼儿每日营养摄入的主渠道,是园所安全管理的核心阵地,更是“以幼儿为本”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当前正值秋季幼儿生长发育黄金期,为系统复盘前期工作、精准破解现存问题、科学部署下一阶段任务,今天我们召开校园餐专项工作会议。在此,我代表XX幼儿园领导班子,向长期关心指导园所工作的市/区教育局后勤管理科、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药监管科,向全力支持校园餐建设的各位家长代表,向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全体教职工,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一、前期校园餐工作开展情况

过去一学年,我园严格对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托育机构卫生规范(2023年版)》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构建“安全管控、营养搭配、服务优化”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全链条管控机制

1. 源头准入严标准通过“资质审核+实地考察+样品检测”三重把关,公开招标确定X家定点供应商(含肉类1家、蔬菜1家、粮油1家、调味品1家),所有供应商均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及近3年无食品安全违规记录。建立“供应商动态评估表”,每季度从食材新鲜度(占比40%)、配送及时性(30%)、问题整改率(30%)三个维度评分,去年因蔬菜农药残留抽检接近限值,淘汰1家供应商并更换为本地有机农场直供。实施“双人验收+智慧追溯”制度,每日早8点由后勤主任与保健医共同验收食材,核对检疫证明、农残检测报告,并通过“XX市学校食材追溯平台”扫码录入验收信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流程可追溯,全年食材验收合格率达99.8%,未发生一起食材安全问题。

2. 过程管理提规范厨房按功能标准化改造,划分生料加工区、熟料制作区、食材储存区、餐具消毒区4大功能区,安装防蝇灯、风幕机、油水分离器等设备;采用“红(生肉)、蓝(水产)、绿(蔬菜)、黄(熟制)”色标管理刀具、砧板、容器,张贴“生熟分开”“荤素分离”操作流程图,从物理空间与工具使用上杜绝交叉污染。每日执行“三查三记”制度:餐前查设备(蒸箱、消毒柜运行状态)、餐中查操作(是否按规范加工)、餐后查清洁(地面、台面、餐具消毒情况),并详细记录《厨房每日安全检查表》;每周五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XX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对操作台、餐具、厨师手部进行卫生检测,全年累计检测X次,合格率100%;每季度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含厨师、采购员、保洁员)进行健康体检与食品安全知识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上岗,补考通过后方可复工,全年无工作人员带病从业、违规操作情况。

(二)聚焦科学营养,打造适配幼儿的膳食体系

1. 食谱制定专业化组建“膳食管理小组”(由保健医牵头,食堂厨师、班主任、家长代表各2名组成),按“年龄分层、季节适配、营养均衡”原则制定食谱。针对小班幼儿(3-4岁)咀嚼能力弱,将食材处理为碎末、小丁(如肉末豆腐羹、蔬菜小丁粥);中大班幼儿(4-6岁)侧重营养密度提升,增加深海鱼(每周2次,如鳕鱼、三文鱼补充DHA)、豆制品(每周3次,如嫩豆腐、豆干补充植物蛋白)。结合季节调整食材:春季添加菠菜、荠菜等补钙食材,夏季搭配冬瓜、绿豆等清热食材,秋季选用梨、山药等润燥食材,冬季增加萝卜、羊肉等温补食材。每日保证“3菜1汤2主食”(3种菜含1种荤菜、2种素菜,深色蔬菜占比≥50%;2种主食含1种粗粮,如小米、燕麦、玉米),通过专业工具每周测算营养素摄入量,确保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达到幼儿每日推荐量的90%-110%。

2. 餐食适口性精准化建立“幼儿膳食反馈机制”:班主任每日记录班级幼儿剩餐情况(标注“普遍剩余”“个别剩余”),每周汇总至保健医;每月开展“幼儿喜爱菜品投票”(通过卡通贴纸投票形式),去年根据投票结果,将不受欢迎的芹菜、胡萝卜等食材改良做法(如芹菜切碎入饺子馅、胡萝卜雕成小花搭配主食),幼儿接受度提升60%;结合传统节日推出“节气美食”(如清明做艾饺、冬至包小汤圆),既提升食欲,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全年幼儿餐食光盘率从82%提升至93%,保健医定期监测幼儿体重、身高,全园幼儿生长发育达标率从91%提升至95%,贫血幼儿占比从5%降至2%。

(三)直面现存短板,精准梳理突出问题

1. 制度执行存在“末梢衰减”个别环节制度落实不够刚性,如班级餐食分发时,3名教师曾出现未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的情况;食品留样偶有不规范(规定留样量200克/样、留样时间48小时、标注留样人及日期,去年10月出现1次留样量150克、11月出现2次未标注留样人姓名的问题),虽未造成安全风险,但暴露出管理细节的疏漏。

2. 家园协同存在“信息壁垒”家长参与校园餐管理的渠道较单一,前期仅通过家长会、公众号推送了解情况,缺乏深度参与;对家长提出的“公示食材检测报告”“增加每周坚果供应”等12条建议,虽已落实8条,但未及时向家长反馈进度(如坚果供应从10月开始实施,直到12月家长会才提及),导致部分家长对工作进展不了解,产生“建议不被重视”的误解。

3. 专业能力存在“梯度差距”食堂厨师擅长传统做法(如红烧、清炖),对蒸、烤等健康烹饪方式掌握不足,餐食创新频次较低(每月仅推出1-2道新菜);保健医对特殊体质幼儿(如牛奶过敏、严重挑食幼儿)的个性化膳食指导不够精准,未形成“一人一档”的营养方案,去年有2名过敏幼儿因食谱调整不及时,出现轻微不适反应。

二、本学期校园餐重点工作举措

针对前期短板,结合本学期园所“精细化管理提升年”目标,我们将从“责任强化、品质升级、家园协同”三个维度发力,推动校园餐工作从“达标”向“优质”转变。

(一)拧紧责任链条,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1. 开展“规范操作强化月”行动。9月集中开展校园餐全员培训,分3批次进行:①食堂工作人员专场(重点培训食品留样操作、餐具消毒参数(如高温消毒需120℃保持30分钟)、食材储存规范(生肉-18℃冷冻、蔬菜0-4℃冷藏));②教师专场(重点培训班级餐食分发流程(如戴手套、分餐工具专人专用)、幼儿进食安全注意事项(如提醒幼儿细嚼慢咽));③后勤管理专场(重点培训供应商评估、应急事件处置(如食材变质应急处理))。培训后通过“理论笔试(占比40%)+实操考核(占比60%)”检验效果,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上岗,安排一对一辅导,补考通过后方可复工。

2. 建立“三级督查”机制由园长任总督查,后勤主任任日常督查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班级督查员。每日:班级督查员检查班级分餐卫生;日常督查组巡查食材验收、厨房操作、留样情况,发现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当日整改并反馈;每周:总督查抽查督查记录,召开“问题通报会”,对连续3次无问题的岗位授予“食品安全流动红旗”,对违规2次以上的个人扣减绩效、约谈问责;每月: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药监管科专家入园指导,形成“督查-整改-复核-提升”闭环,确保制度刚性执行。

(二)聚焦品质升级,打造个性化、创新化膳食服务

1. 完善特殊幼儿膳食保障。9月内完成全园特殊体质幼儿摸排,由保健医联合家长为过敏(如牛奶、鸡蛋、海鲜过敏)、慢性病(如贫血、糖尿病)幼儿建立“个性化营养档案”,明确禁忌食材、替代方案(如牛奶过敏幼儿用无乳糖酸奶替代,贫血幼儿每日增加猪肝泥、红肉末)。每周一,保健医将特殊幼儿名单及膳食要求告知食堂,单独制作“定制餐”(如为海鲜过敏幼儿准备鸡肉蔬菜粥,为挑食幼儿准备备选菜品);每月与家长沟通幼儿进食情况,根据反馈调整方案,确保特殊幼儿营养摄入达标。

2. 推动餐食创新与技能提升。10月邀请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专家、星级酒店儿童餐厨师到园开展健康餐食创新指导,手把手教厨师研发蒸、烤类菜品(如蒸鳕鱼蔬菜卷、燕麦紫薯球),要求每月推出3-4道新菜,年底汇总形成《XX幼儿园幼儿健康食谱集》;11月组织保健医参加“幼儿特殊膳食管理”省级专题培训,学习过敏幼儿膳食搭配、挑食行为干预等专业知识,提升个性化指导能力;12月举办“园所美食节”,集中展示全年创新菜品,邀请幼儿、家长投票评选“年度最受欢迎菜品”,激发厨师创新积极性。

(三)深化家园协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1. 扩容家长参与渠道正式成立“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从各班选取3名家长代表(涵盖医护、餐饮、教育等行业,确保专业性),明确职责:每月1次“食堂开放日”(家长可查看食材储存、加工过程,抽检食材新鲜度);每季度1次“膳食座谈会”(参与食谱制定、供应商评估,对食材采购价格、餐食质量提出建议);每周1次“线上监督”(通过幼儿园智慧平台查看当日食材追溯信息、留样记录)。同时,在公众号开设“校园餐回音壁”专栏,对家长提出的建议,明确“受理(1个工作日内)-办理(5个工作日内)-反馈(7个工作日内)”时限,安排专人负责跟踪落实,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2. 加强膳食知识科普与互动每月推送1期“幼儿营养小课堂”(如“秋季幼儿防燥食谱”“如何科学应对幼儿挑食”),附带园所当日餐食营养解析;11月开展“亲子膳食互动活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健康小点心,如蔬菜饼干、水果沙拉),由保健医现场指导食材搭配与制作技巧;期末发放《幼儿膳食成长报告》,向家长反馈幼儿本学期餐食摄入情况、生长发育变化,引导家长同步做好家庭膳食搭配,形成家园共育合力。

三、长效推进校园餐工作的规划

校园餐工作是系统性工程,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三项长效工作:

一是推进食堂智能化升级2026年春季学期计划投入X万元,引进自动洗菜机(提升清洗效率与洁净度)、智能留样冰箱(自动记录留样时间、温度,超期自动提醒)、膳食营养分析系统(实时测算食谱营养成分),以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效能;

二是建立“食材直供基地”,与本地X家有机农场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蔬菜、水果当日采摘、当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同时组织幼儿定期参观农场,了解食材生长过程,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是构建“医教结合”营养监测体系,与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建立长期合作,每半年为全园幼儿进行一次营养评估(含身高、体重、微量元素检测),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食谱,为特殊体质幼儿提供专业医疗指导,让校园餐真正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营养基石”。

各位领导、家长、老师们,幼儿的“舌尖安全”与“营养健康”,是我们肩上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每一份餐食做细、做精、做安全,用扎实的工作让孩子们吃得安心、家长们看得放心,为幼儿健康成长筑起最坚固的“舌尖防线”!

谢谢大家!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